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圖書館一詞的由來

    關於圖書館一詞的由來,前人提出許多不同的看法,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源自中國古代的河圖洛書,《周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是繪畫,書是文字記載,圖書就是古今圖籍的總稱。

   最早於文獻中出現「圖書館」一詞,當推1894年《教育世界》第六二期所刊出的一篇《擬設簡便圖書館說》,之後於1896年8月21日刊登在《時務報》第16期的一篇名為「古巴島述略」的譯文裡又出現「圖書館」這詞。

   真正為圖書館設立起推波助瀾之功者,為清光緒31年(西元1905年)湖南巡撫龐鴻書上奏朝廷,奏請設立「圖書館」,奏文內容為:「查東西各國都會,莫不設有圖書館,所以庋藏群籍,輸進文明,于勤學育才,大有裨益。」

   湖南長沙為中國最早設立公共圖書館的地方,這都歸功於龐鴻書的奏摺。

   值得一提的是河圖與洛書之說,傳說是中國流傳下來的二幅神秘圖案,被譽為「宇宙魔方」。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期,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䭾”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之中,名《洪範》。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墨、風水等,皆可追溯於此。

    西漢初,蕭何在宮中建造「石渠閣」、「天祿閣」、「麒麟閣」,從此有了專用的皇室藏書樓;此後,東漢禁中有蘭台、石室、鴻都、東觀;隋唐宮苑有觀文殿、嘉則殿、集賢院、鴻文館;宋代內府有太清樓、龍圖閣、玉殿、翰林御書院;明清紫禁城內有皇史、文淵閣、昭仁殿、武英殿等。

    明清二代,民間私人藏書風氣,遠較唐、宋時代更盛行普遍,即使像甘肅、雲南、海南這樣的邊陲遠地,也不乏熱衷藏書之人。據文獻統計,明代有姓名而行跡可考的藏書家已達400多位,清代更是興盛之極,僅知名度較高的藏書樓就有500多處。

    較著名者如:明朝范欽的天一閣、明祈承的澹生堂、清陸心源的皕宋樓、清錢大昕的十駕齋等。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待出版書籍--《星期日沈思》片段

 2022/11/10 (四) 內湖 露意莎

    在所有學科的專業人士內,最能理解哲學家和宗教家,不是商業博士、工業工程、建築測量、統計數學博士、設計專家,而是科學家或醫學博士。

    探索宇宙自然奧秘的科學家,喜歡用理論和研究實證來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這是一項宗教人士不可能擅長的本領,世界充滿了神秘的事物,科學能解釋的範圍非常的小。

   《知識大融通》這本書仍然是著重感官所可探尋到的外在世界,如果顯微鏡等科學儀器難以檢測到的物質和能量,也無法再對根本難以測量到的物質,做更進一步的了解或解析。

    精神病患者經常出現的幻聽症或幻覺症,其實這些聲音和人影是存在著,只不過是藉著人的一種感應能力出現。

    陰氣重的地方,很多人都能憑著感覺產生不舒服,或全身汗毛倒豎的現象。

    直覺、第六感、心電感應、很難歸入知識範疇,但運用此能力的人,卻常能獲取最高知識所無法得到的收獲。


2022/11/11 (五)汐止  露意莎

   《知識大融通》 這位作者是位昆蟲學專家,當他研究螞蟻的群體行為時,觀察並檢測出了一種稱為費洛蒙的分泌物(亦稱傳訊素),當螞蟻遇到危險時,會發出緊急求救訊息給同伴。

    費洛蒙的組合成份,經化學家透過氣體色層分析法和質譜儀,找出發生效用的物質由簡單的烷烴(alkane)和萜類化合物(terpenoid)混成。

    研究發現很多昆蟲都存有分泌費洛蒙的生理功能,像蠶蛾。哺乳類動物的生理機制比昆蟲複雜許多,也許並沒有費洛蒙的分泌。

    也有人將費洛蒙引用成分泌性吸引力的物質,顯然這種說法比較偏離了以傳導訊息為主的功用。

    關於佛洛依德的夢境解析過程,作者提出:「神秘主義和科學在夢境中交會。佛洛依德清楚看到兩者之間的關連,提出解析夢境意義的假設。夢是無意識欲望的偽裝,我們在睡眠時「自我」會放鬆對「本我」(也就是本能)的控制,於是我們最原始的畏懼和欲望,因此得以逃脫,並且呈現於有意識的心靈上。」

   「在淺睡的時期,人容易醒,而且眼球會在眼框裡飄忽不定地移動,這種情形稱為快速眼動,簡稱為REM。這時,有意識的大腦受到騷擾開始做夢,但繼續與外界刺激保持隔離。做夢是因為乙酼膽鹼神經細胞狂亂地活化,而引發我們所謂的PGO波。乙酼膽鹼會在神經細胞相接處的細胞膜,引發電效應;電效應會由腦幹頂端球莖狀的神經中心橋腦,向上傳遞到大腦主體中心的下方,再由此進入丘腦(或稱視丘)的膝狀體,亦即視覺神經路徑的主要開關所在。隨後,PGO繼續前進,通向大腦後端的枕葉皮質,也就是整合視覺訊息的部位。」

    科學家觀察人做夢的過程,導出一些生理活動的現象,像檢查腦波一樣。但是他們可以藉由這些做夢導出的種種作用,反推回去,製造出一個夢境來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夢的形成,還包括了內在心理因素,工作、情緒、壓力、情感、氣候,或者太多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甚至還有可能包括前世的記憶,或感應預測到未知的事件。

    偶爾,我在夢中看見一段又一段世上最精彩的文字,在夢中出現一首世上最優美的歌曲,每當此時,我努力從夢中清醒,希望記錄夢中所現的文字或旋律;醒來,卻什麼都記不起。

   夢境無法用任何世上製造出的最精密的科學儀器錄下來,也無法錄下,那些陰氣森森,充滿鬼魅般的深林,渺無人煙的荒塚土丘,或廢墟之間存在著一份,既不是荒涼,也不是神秘,而是流露出一種恐怖的氣氛。

   這種氣氛,很多人都可以感覺到。科學儀器卻感覺不到。

   


小說創作 -- 書名待定《單身魔法公寓》 或 《昨夜星辰昨夜風》

  第一章  混沌未明的夢境指引 

   天還未明之前,一段濛濛迷離的霧色漸漸地聚攏在村郊一處只有百來戶的小鎮上,這裡的人家大部份都在附近的大工廠內工作,或者開兩小時的車程,往市區內上班。

   這處小鎮名為白河,可惜得是河水未如地名般清澈,水流混濁甚至還因地下水道的污水排放,兩處暗流交匯成一股有點像散發著瓦斯味的水味,但背山面的一處卻連綿著一大片翠綠的野草地,穿插著幾小塊稻田,看起來頗帶著點中古世紀莊園的荒涼味。

   這股荒涼味吸引著從市區搬來小鎮居住的陶錦覓,她一直希望可以脫離窄小公寓的束縛,市區的高房價令她的荷包難以負荷,這處小鎮的房子坪數足足大了兩倍,價位卻只要市區的一半左右,不過,近來這處二樓透天厝的公寓,卻開始出現漏雨現象,錦覓一直聯絡房東,請他來修屋頂,房東在電話那頭客氣地說:「下個禮拜好了,我一定叫師父過去維修。」

    但交了這個月房租後,又碰上小颱風天,原本只有一間房漏雨,現在連客廳的西邊一角,也開始滴滴答答地下著細雨。

    錦覓不得不開始思考,是不是得準備搬家了呢?她望著最近灰濛濛的氣候,曉得今年流年歲運指示著「黑虎年」,據她所知,古人將天地分為陰陽五行,再以五行配五色,黑色表示水,代表今年水氣旺,如再不修屋頂,恐怕這屋子再難住人了。

    她一邊嘆氣,一邊上網找尋是否有合意的房子出租呢?

    最近她開始感到可能是郊區人口較少,雜音雜訊也變少了些,有時候,她甚至可以感覺到,每當夜晚入睡時,睡得格外香甜無夢,要不然就是剛好相反,一直被反覆出現的夢境打擾,從夢境驚醒後的三秒鐘內,她依稀還記得夢境的片段,但等到半個鐘頭後,吃早餐時,她卻把一切都忘掉了,但因為夢境實在太美了,有時睡午覺時,彷彿又進入到同一個夢境內。

   錦覓變得非常歡迎做夢了。

   夢境比現實有趣多了,有時候也會聽見有人在唱歌,而歌曲弦律和歌詞的意境簡直比第一名的流行樂曲排行榜還更引人入勝,直可用「此曲只應天上有  人間那得幾回聞」來形容呢!

   她上網找了資料;「一個人要如何記住夢境呢?」

   網站顯示二樣重點:第一寫日記,隨時將紙筆放在身邊,最好在夢醒後,第一時間記下印象最深的片段。第二項重點,如果記不清了,那麼寫下夢醒時腦中的第一個想法。

   她決定夜晚入睡時,也保持警覺心,也許可將夢境化成真實,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夢境也許可以為她的人生帶來指引,也許反映出她潛意識不為自己所知的想法呢!

   深夜入睡時分,她刻意亮著夜燈,當夢境出現,儘可能記下其中的情節,也可以提醒自己,不會睡得太沈,她在心裡暗自默念:「天上諸佛神明,菩薩保佑,我孤家寡人,在外飄蕩許久,始終像無根的浮萍一樣,希望可以正常工作,有個好地方居住,身體健康就好,不敢再奢求更多。」

   當她心裡不斷地默念著時,身心一放鬆了,立即陷入昏睡中,她也覺得最近真是一點失眠煩惱都沒有,有時睡個好覺,一覺醒來,人也顯得特別神清氣爽。

   夢中,她來到一處開滿一長排粉色櫻花的山間小道,小道旁的綠色竹欄杆外,一條十分清澈的溪水沿著步道蜿蜒前進,山間有一處像極了歐式莊園的別墅獨棟住宅,前面還有一處放著白玫瑰爬籐的秋千座椅,綠色的草坪上還有六人座的桃花木野餐長桌椅,碧綠色的小池塘上還殘留著幾株枯荷葉的枝梗,一旁的楊柳樹迎風飄曳,長長的柳絲像在牽引著她的靈魂似的,空氣中還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混合著櫻花的香氣,隨著微風輕輕地飄散於天地間。

  「好漂亮的地方呀!」

  「小姐,妳喜歡不喜歡在這裡住一輩子呢?」突然間,在她身後出現了一位陌生的男子,她往後一瞧,發現一位灰白髮的中年人,穿著一身深色的西裝,領口還結著紅色的蝴蝶結,看起來像出自富人家裡的高級主管一樣。

  當她這樣想時,那位灰髮中年人像是解讀了她的腦波一樣,立即回答了她的疑問:「沒錯,我是單身魔法公寓的妙管家,主人要我來迎接妳,前往他的城堡居住,妳想來嗎?」

  「城堡!」她瞪大眼,莫非是小時候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看太多了,怎麼這把歲數了,還會做這種白日夢呢?

  「小姐,只要妳醒來後,可以記住,我在夢中給妳的住址,那麼妳就算通過考核了,妳就是主人在找的有緣人。」

   末了,他加上一句:「不要小看緣份,千金難買就是它。」

   「那要怎麼去到你主人的城堡呢?」

   「只要妳在每逢九的日期,九點鐘的時刻,到一處位於九九峰的九九號門前,找到九命鳥,那麼牠就會引你找到主人了。」

   「 什麼!這麼複雜」 

   妙管家回答她:「太簡單的事,有時並沒有什麼意思吧!」

  「也對。」

   醒來後,還好亮著的燈,隨手抓起一旁備好的紙筆,她趕緊記下九九峰的九九號門,每逢九號的九點鐘,還有一隻九命鳥!

(未完⋯⋯ 待續)


初一、十五吃素的科學原因?


    每當朔望日,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達到最大值的時候,人體內部的湧動也受到了影響。
    潮汐現象,主要是海水受了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產生的週期性運動,引潮力即天體間的引力,白天河海湧動稱為潮,夜晚退潮稱為汐。
    國外研究發現,每當十五月圓之日(即望日),人們的情緒普遍比平日更易激動,社會犯罪率增加,車禍發生率也高於平日;到了初一(即朔日)新月之日,人的情緒則普遍比平日更低落,抑鬱症患者增多,自殺率也較高。
    在朔日時,地球處在太陽和月亮中間;在望日時,月球處在地球和太陽中間。 
    因人體的含水量,和地球的含水量一樣,約為百分之七十,月球引力不僅引起海洋潮汐的變化,也連帶著影響了人體。
    遠古時代的人類即發現了這個現象,民間傳統習慣流行,每個月初一和十五吃素,據說也和海洋潮汐及月亮盈虧有關,寺廟選擇這兩日齋戒,也因為人們在此潮汐湧動的影響下,比較容易因情緒不穩而生病或犯罪;像每年的農曆七月和農曆新年,大型法會也常選在這期間舉辦,學校也有寒暑假,都是因應天氣過冷過熱,較易引起身心不舒服。
     配合氣候調整飲食作息,也可視為養生之法,天熱自然喜吃清涼爽口之食物,天冷嗜食溫熱之食,但對於自制力不佳,容易受美食誘惑的人,則還是依照傳統中醫主張的「多食清淡,少食肥膩厚味。」的原則為主。
    藥王孫思邈在《備急千金翼方》:「食之不已為人作患,是故食最鮮餚務令簡少。」代表飲食當節約,少吃葷食,勿因貪美味而傷身,不論葷素,好吃的素食吃多了,也一樣傷身。
    遠在中國南北朝時代,製作素食的方法已很進步,據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記載有一百多種食品,以花卉、藥物、水果、豆製品入菜,還首次記載了當時就有「假煎魚」、「勝肉夾」、「素蒸雞」等仿葷技術;到了現代,幾乎可以將素食烹調成葷食的口味,像紅燒湯麵裡的紅燒肉,成份多為燕麥、植物澱粉與豆類蛋白混合,湯頭也幾乎散發出像牛肉麵般的味道。
    飲食行為專家認為,人的情緒也會影響進食速度,精力不足或情緒低落時,進食速度也跟著下降;吃飯速度快的人,大部份性子急;習慣慢慢吃的人,通常充滿自信且懂得欣賞生活。
    從喜歡吃素和喜歡吃葷的人身上,也可看出性格。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報告指出,非洲的馬賽族人,粗暴好鬥,他們以肉類、豬血和脂肪為主食;吉克猶族人則以蔬食為常食,性格溫和友善。
    日本的千葉縣房總半島的白濱村,存有許多百歲以上的人瑞,此處癌患者極少,他們的食物少有牛油、乳酪等動物脂肪,攝取脂肪來源主要為花生、菜籽、芝麻。
    如以地理環境的條件解析,吃素的國度,大部份屬於溫熱帶氣候,天氣較熱,比較適合吃些清熱的蔬果來解毒熱;至於寒帶國家,蔬果的產量較少,自然會以動物類脂肪為主食。
    1912年的諾貝爾得獎人艾列士卡里爾博士提出,生命的長短,全在於細胞的功用如何而定,人的血液愈清,衰老得愈慢,工作也不易疲勞,肉類本身在體內易產生廢物,需靠腎臟費力清除,經常吃肉的病人,他們的體液沈澱倍於素食者,這些人做劇烈運動時,沈澱物導致疲勞感加重,無法增加耐力。
    《素食的科學》作者牛尾盛保博士,實行積極素食後,每天平均只睡四個小時,素食能保持血液的微鹼性,使自律神經保持平衡,新陳代謝良好,肌肉及神經疲勞得以減少,有太多研究報告指出,素食者的血壓和膽固醇也比葷食者還低。
    個性溫和的人,往往情緒也比較平靜,容易靜下心來處理事情,如果認為自己個性過於急躁,或者難以靜心時,不妨試試從調整飲食習慣上開始。葷食者,可從每個月初一、十五開始學習吃素,習慣素食的味道之後,再吃葷肉,比較容易發現肉的腥味重。
    聯合國糧農組織計算,生產肉品所排出的碳,遠比全世界汽車、船、火車、飛機的碳排放量還高。飼養牲畜的大量排泄物,甲烷的暖化潛能比二氧化碳高21倍,造成水污染與生態破壞,溫室效應升高。
    現代素食不僅非常美味,常吃不僅體內環保,連地球都環保。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陳情令》幕後花絮

  父子在家追劇追成兄弟,演員在片場長達十多個鐘頭拍攝時間,由原本互不相識衍生出同窗情誼,甚而變成了戀人或好友,這些風風火火的情景,可惜戲裡看不到,今天就來扒一扒,《陳情令》拍攝時有那些超NG畫面,原著小說中的同志戀人,為何變成兄弟情呢?

  話說當年《陳情令》拍攝時間點落在2018/4/16~8/24止,時序剛好撞到了大暑季節,第一次演古裝劇的王一博,穿著層層包裹的古裝和頭套,額頭上還講究地戴上了美美的抹額,有一場戲,他抱著一個小孩奔跑,跑著抱著,居然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後,估計那個小孩少不了要哭一場,身上大概也留下了烏青之類的小傷,或許還不小心被壓扁了(這就得看王一博摔跤的姿勢如何而定了),王一博爬起來後說:「戲服裙子長,跑時不小心踩到裙子。」還好沒骨折什麼的,攝影組和化粧組上前,調整機位,演員重新整理妝髮後,再開機了。

  戲中的小孩阿宛,立即變成片場的娃寶,王一博和肖戰直接變成奶爸逗娃來了。       

  在片場裡,肖戰和王一博愈來愈熟時,彼此已卸下客套的心防,兩人開始互稱「老王」、「老肖」了,肖戰還忍不住向王一博抱怨:「天天打我,天天罵我。」原本不苟言笑的王一博,也忍不住笑回:「誰打誰?」拍到太熟了時,兩人只要一對戲,四目交接時,就忍不住笑場了,待笑夠後,才能繼續入戲。

 《陳情令》捧紅肖戰和王一博成流量男神,二人在戲裡的兄弟情誼,知己般的生死相許之情,一度被戲謔地封上如同戀人的標誌,號稱「忘羡CP」。這說法,主要是原著小說《魔道祖師》中,兩人是一對同志戀人,為了中國廣電總局封殺「同性戀內容」,因此改編成了兄弟情,在戲中兩人連牽手畫面都沒有,顯示出非常純正的友誼,比較親膩的一句話也只有藍忘機為保護魏無羡不受江湖追殺,而向兄長說:「他想帶一個人回雲深不知處,藏起來。」或者像魏無羡枕在藍忘機的大腿上睡覺,療傷打鬥時,才有肢體上較親密的接觸而已,如此這番修改之後,當然成功地通過當局的審查標準。

  在原著小說的結局中,藍湛沒有接手仙督的位置,而是直接陪在魏無羡身邊,二人在雲深不知處相依相伴,過著恬淡生活;在《陳情令》中,兩人卻是天涯各一方,藍忘機回雲深不知處,魏無羡卻是一酒一騎,四海為家。

   


 

    


《延禧攻略》— 後宮娘娘面對皇上,是愛情還是權威?

   尊寵奢華,攀爬上權勢的地位令人著迷嗎?看宮鬥劇中的娘娘們,為了爭寵使出渾身解數,究竟有幾分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體面生活呢?

   《延禧攻略》無疑地可視為這幾年來,最受歡迎的宮鬥劇,自2018年開播後,曾造成全亞洲追劇的熱潮,連帶紅遍東南亞,劇中女主角吳謹言也因此劇爆紅。

    女主角魏瓔珞跳脫苦情的隱忍性格,有仇報仇,有恩報恩,如同她受人欺負後,撂下一句狠話:「我,魏瓔珞,天生脾氣不好惹,誰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對付她。」別人用小茶壺潑水,她就用大水桶反擊,完全不考慮報復的下場。

    她的名言之一是:「依附強者,不如自己變成強者。」沒有家世背景的她,憑藉繡藝精絕的本事,繡出絨花、點翠、手推繡、珠繡等多種精美細巧的繡工,她還掌握了盤金繡和打籽繡的技法,因此取得為皇后繡鳯袍的機會,開啟接近權貴的第一步機會。

    她入宮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晉升妃嬪,親近皇上,而是為了調查親姊的死因,起初她懷疑親姊是遭皇后的弟弟傅察傅恆所害,準備展開報復行動,卻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傅恆為人正直勤勉,真凶另有其人。

    得到皇后的信任和疼愛的魏瓔珞,也得到了親近其弟傅察傅恆的機會,兩人互生情愫,準備論及婚嫁之時,乾隆皇帝也因經常出入皇后宮室,早就注意到了魏瓔珞這位宮女的存在,兩人偶在宮內相遇時,乾隆已漸露喜愛之情。

    身為臣子的傅察傅恆,如何能與皇上爭愛呢?傅恆始終保持著對皇上恭敬有禮的態度,只好隱藏起愛戀的眼神,將兩人之間沒有希望的愛情,取代成餘生的關懷。成為皇上身邊女人的魏瓔珞,一開始其實是沒有真正的愛情,但她懂得一點「識時務者為俊傑」,既然命運讓她成為寵妃,她只好理智地放下真愛,否則兩人搞私奔,在古代恐怕每天被追殺,還可能連誅九族或十族!

    原本不受寵的嫻妃,又如何變成皇后呢?在一場打鐵花的煙火表演中,魏瓔珞設計讓歹毒的高貴妃燙傷,嫻妃趁此機會在火花四濺時,以身體掩護乾隆,也被燙傷了,高貴妃表現叫苦叫難的模樣,但嫻妃反倒藉此機會,故意不抹藥,留下傷疤,要讓乾隆一輩子記得這傷疤,還趁機告訴皇上:「這樣只是傷到了我的身體而已,如果燙到了皇上,那麼就會傷到她的心了。」這起事故,再加上這番話,令她在富察皇后死後,被冊立為皇后,如果你是皇上恐也難分辨出她是真心還是假意吧! 

    圍繞著乾隆的五個寵妃中,嫻妃、純妃兩人,都因心中另有所愛,背叛皇上,當權勢地位與真正的愛情互相衝突後,她們兩位也無法違背真心,雖然曾使出小腹黑手段害死皇后,但也不是真正多歹毒的人物,反而令人同情,因為身分嫁入皇宮,即使享盡榮華富貴,但真正想要得到的,也只是一份溫暖和真情而已。

    看來如果沒有真正的愛情,皇上都得被這些女人在背後搞陰謀給弄得短命了。 

    歷經了背叛和謀殺的乾隆,也不免心中產生了疑惑,畢竟是他拆散了魏瓔珞與傅察傅恆,當皇上問魏瓔珞愛不愛他時?聰明如魏瓔珞當然不可能回答不愛,直白的說出愛又未免太草率,所以她想了想說:「她會用一生來回答他。」 

    還真充分發揮機智問答的本領呀!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戲劇《獨孤天下》-- 天下第一岳父是誰?獨孤是孤獨寫反了嗎?

      單聽劇名,觀眾以為”獨孤天下”的意涵是什麼呢?獨孤是否為”孤獨”反過來的意思呢?《獨孤天下》的時代背景剛好處在改朝換代最頻繁的南北朝時期(420~589年),在這短短的170年之間,經歷了九個不同的王朝統治,最後由隋朝統一結束混亂局面。

      其實獨孤是一非常特殊少有的姓氏名稱,劇中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名字「獨孤般若」、「獨孤曼陀」、「獨孤伽羅」,是真實歷史人物,還是劇情虛構出的名字呢?

      故事的發生由北朝最後一個王朝—北周皇室開始。北周皇室掌握在三大權臣家族手中,分別為大都督獨孤信、安西將軍楊忠、關中大將軍宇文泰。三人在年少時,曾護送北魏孝武帝元修逃亡,逃亡途中曾在一破廟休息,當時廟內牆上寫滿文字,獨孤信告訴元修,這些文字是用來占卜,元修占了一卦,卦象顯示:「帝星未明,然獨孤天下。」

      獨孤天下是一則占卜預言。

      當時的元修認為帝星代表自己,只要有獨孤信相助,定能平天下,但是他料想錯誤,遭宇文泰殺害,宇文泰立自己的長子宇文覺為天王,建立北周。獨孤天下的占卜預言傳開之後,獨孤信遭到宇文家族的猜忌,獨孤信的女兒,獨孤般若和獨孤曼陀充滿了野心,認為這則預言暗示的皇后之位,應當是應驗在自己身上,小女兒獨孤伽羅對權勢沒有野心,她自幼跟隨父親在軍中,能文能武,經營一間瓷器坊和濟慈院,獲得好名聲。

      重點戲放在這三大權臣家族的第二代,宇文覺雖當了皇上,但大權卻落在身為太師的堂兄宇文護的手裡,宇文護霸氣威嚴,令宇文覺感到皇位受到威脅,而身為楊忠之子的楊堅,為了不讓宇文護起疑心,一直偽裝自己不懂兵法,裝成紈褲子弟的模樣,此舉也令獨孤伽羅起初對他沒有好感。

      宇文覺鬥才智比不上宇文護,故意拿家世來羞辱出身卑微的他,在一場宴席中故意踐踏宇文護的尊嚴,獨孤般若卻替他辯護:「人無法選擇出身,但是做什麼,是可以決定的。」從這一刻起,宇文護和獨孤般若就開始了互相欣賞和相戀的過程。這一對戀人堪稱是強者碰強者,野心碰野心的組合;不過獨孤般若為了皇后之夢,選擇嫁給北周的第二位皇帝宇文毓。

      獨孤信由於受到猜忌,在一場別人主導的謀反案中,故意編派他造反,逼他自盡而亡,死前,他將獨孤伽羅許配給楊堅。

      獨孤信身為武將,長年見慣征戰流血殺戮場面,但在他的心裡總希望天下和平,可以真正做到「止戈」為武的地步,由獨孤信將其女兒命名為”般若”、”伽羅”,可見他深受當時佛教信仰的影響。

       獨孤姓氏在歷史上,曾是北魏鮮卑族八大貴族之姓,獨孤信的長女般若成為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曼陀成為唐朝元貞皇后,七女伽羅成為隋文獻皇后,劇中人物姓名只有獨孤伽羅是歷史上人物的真實名字,其它兩位女兒的名字未詳載於歷史之中,為編劇杜撰。

      獨孤信也被後人戲稱為「天下第一岳父」!

     《獨孤天下》的預言,第二次應驗在楊堅身上,他無意中進入當年獨孤信獲得占卜的那間廟,占了一卦,卦象是:「帝星已明,獨孤天下。」此時他已與獨孤伽羅成婚,兩人攜手開創了隋朝。據聞歷史上的隋文帝楊堅,自小被一位名為智仙的尼姑收養在般若寺,成長到十四歲後,才返回親生父母家。

     「般若」在佛經中有「智慧」之意,「伽羅」則為奇楠黑沉香的名稱,華嚴經曾提及:「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佛教普及之後,佛像儼然變成了門神,放置佛像,似乎在提醒人,無論生於富貴或貧窮,人在平安時,能居安思危;人在患難時,能處變不驚,常保一顆平常心,方能隨緣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