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自序《往事如煙》


 

 清晨氤氳的林煙氣息,飄散於湖畔,我繞著湖邊走走停停,坐在休閒椅上,長久注視著碧綠平靜的湖水,坐到腿麻時,換成躺在木頭椅上,微著眼,任晨風在我耳畔流淌。

  盛夏來臨前,我在湖畔徘徊許久,直待到陽光熾熱的晒在我後背上,才踏著略微沈重的步伐回家,而往後的數個星期,我每天早上在湖邊散步。

  梭羅的《湖濱散記》就這樣地重回到我腦海裡,雖然這本書我很久以前就看過了,但書中內容已完全記不得了,最近我又重讀了一次。

 寫自序的那天早上,空氣十分涼爽,一點也不像夏天的感覺,下過雨的台北,氣溫由36度降至28度左右,原本想去河堤邊散步,卻因為睡太晚,而打消了念頭。

 

 因選擇創作的關係,我的工作時間也相當不固定,有時候整個下午聽音樂,有時候晚上騎單車,有時候半夜起來看書到天亮。步入中年的我,開始陷入莫名的發呆狀況,這時候,我往往有點焦慮,無法保持年輕時候工作的水準,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還是希望自己,不會因年紀愈大,變得愈庸俗,或出現醜陋的樣子或行為,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通常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過一段休閒時光,又可以重新找回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情,並恢復質感。

 

 這本散文集,也是我寫過最久的一本書,從我的青年時期橫跨到中年時期,斷斷續續累積起來十六篇(字數約3.7萬字),都是我個人感到較滿意的作品。

 

 我的創作生涯起步較晚,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寫了一些散文和小說投稿,當時常用筆名「米葉」發表文章,而米葉的筆名靈感,取自三毛《雨季不再來》這本書,三毛深夜拜訪一位叫「夏米葉」的異國友人,《雨季不再來》也是青年時期的我,最喜歡的散文集之一。

 

 步入中年後,我也少有機會再重看年輕時候看過的書,中年人的眼光,已經不會再欣賞年輕時候喜歡的東西了,所以這本書內有篇《海尼根綠茶的夏天》好像在表達一些說不出的無聊或哀傷的調調,大概年輕人總是比較哀愁吧!不過,我永遠記得當喝上海尼根綠茶的第一口時,我就愛上了它的滋味,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喝一杯將近五十元的海尼根綠茶,幾乎花了我大部分的零用錢。現在的我,口味與年輕時也不太一樣,偶爾會喝一瓶海尼根啤酒,多年以後,夏天依舊來臨,我卻再也沒有喝過海尼根綠茶。

 

  除了寫稿工作之外,我做得最長的一份工作就是業務員,《回憶中的李伯伯》就是我跑業務時,認識一位做機械的老伯伯,他性格有點孤僻,有機會跟他聊天時,他總愛提到當年跑到印尼,幫一家工廠挽救機器的往事,認識六年左右的歲月,我與他最常見面的時候,竟是在他生命末期的這段時間內。

 

 《羅東之行》裡的阿達,也是我跑業務認識的人,談不上什麼朋友,由於他是一位畫家的緣故,才吸引了我的注意,雖然他會畫畫,但在做人方面,十分失敗,有時候我氣得想與他絕交,從這之後,我開始留意所謂的人品,而非執著於藝術領域碰到的人,以前我有過度崇拜藝術的傾向,以致於喪失評價一個人客觀的眼光。

 

  《下著雨的下著雨的山上》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句小詩,寫這句小詩的靈感來自於,那天我爬了很久的山,到了山勢較高的地方,抬頭望去,只有山林,山林中只有我一人,此時任何雜音都消失,正當我享受這片刻的安靜時,突然下起了雨,雨聲異常清晰地落在山林中,這句小詩,就自然地浮現在我腦海裡。

 

 這本書內,配上的畫品,都是故宮博物院釋出的免費版權畫,每幅畫作,我都很喜歡,尤其書籍內頁中的那頭大水牛,彷彿帶領我回到兒時鄉間,生活在農村的情景,看著那頭水牛,彷彿又重溫童年時光,不自覺哼著那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牧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懷,還有一支晚笛隱約在飛揚⋯⋯。」

 

 

 《樓中樓》、《相片》是我最早期寫的散文和小說,文學意味較重,與往後的文風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也許是中年的我和年輕時候的個性,已經不太一樣。

 

 本書的最後篇章,以一首小詩《大地》作結,《大地》的創作時間,屬於不太年輕也還未步入中年時所寫,我也希望地球永遠有美麗的森林覆蓋,海洋永遠像天空那樣地藍。   

 

                                         2021/6/25(五)晴~新北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