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既被稱為「詩仙」,為何流傳於大眾之詩,反而不是仙氣飄逸的詩作呢?
其實,李白寫得最好的詩,並非修仙學道之詩,最受人歡迎的這首詩,堪稱神仙送給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下筆像被閃電擊中腦袋瓜,不只靈光閃現還加上萬鈞氣勢,只要有人唸了上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下句馬上就有人可以續接「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的地步!下文:「長風萬里送秋鴈 對此可以酣高樓⋯⋯ 欲上青天覽明月」,下文竟又能再現兩句不輸開頭的高超絕句:「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更是如流瀑般一發不可收拾,這四大句名詩,簡直已經到了,只要是一讀過就可以讓人不費吹灰之力,完全記在腦海裡的地步了,甚至在幾千年後的中國,更無人可再寫出超越此詩之地步!
這首詩的結尾:「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盃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與爾同銷萬古愁」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送友人>「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描寫江湖人生,飄逸灑脫豪放!
描寫情思,婉約深悠細膩。李白尤擅寫相思,著名<三五七言>:「秋風清秋月明 葉落聚還散 寒烏栖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年少時光,曾迷上金庸的武俠小說,在《神鵰俠侶》中,當暗戀楊過的郭襄,從此將與楊過分別,思及此生再無緣見面,臨行前留下這首<三五七言>。當年雖被小說情節吸引,但讀到此詩之時,內心卻被這首詩的愁情離緒,深深感動,而今反倒已將楊過和郭襄分離的情節全然遺忘,腦海中,獨留這首記憶猶深之詩,只是當年讀武俠小說時,並不知此詩作者,竟是李白!
此詩流傳程度雖不及李白描寫江湖人生的詩作,也不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這首被編入國小國文教材,也不及「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唯有敬亭山」那般普及,不過此首動人的<三五七言〉詩,卻流露出李白還擅長敘述相思之情。
《李白全集》中,寫得好的相思詩,還有:
<相逢行>:「似月雲中見 相見不得親 不如不相見 相見情已深 未語可知心 暮雨來何遲 願因三青鳥 更報長相思」
<秋風思歸客>:「相思如明月 可望不可攀 且寄一書札 令余解愁顏」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岧嶤四荒外 雲卷天地開 茫然使心悲 黃河若不斷 白首長相思」
<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 昨宵夢裹還 雲弄竹溪月 相思若煙草 歷亂無冬春」
跳脫俗世思想的仙道詩,清寂高曠虛無,《李白全集》中,時而出現幾首仙氣飄逸的詩,如: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早服還丹無世情 琴心三疊道初成 願接盧敖遊太清」
<留別魯頌>:「獨立天地間 清風灑蘭雪」
<僧伽歌>:「戒得長天秋月明 心如世上青蓮色」
<贈清漳明府姪>:「心和得天真 風俗由太谷 琴清月當戶 人寂風入室」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茫茫大夢中 唯我獨先覺 騰轉風火來 假合作容貌 澄慮觀此身 因得通寂照 清風生虛空 明月見談笑 怡然青蓮宮 永願恣遊眺」
李白之詩,風格多元,後人很難將之歸類為那一種詩風,所以把他冠上「詩仙」的名號,表示詩人的最高境界。
千古好詩出現的機率,即使淘光幾千年來的詩作,也只能揀拾出不到百頁的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