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我仍帶著旅行回來時的疲累

  2012     6/11()

我仍帶著旅行回來時的疲累

沒有多餘的喧鬧

小鎮仍帶著古樸的風華
係由大大小小穿插在
巷弄間的寺廟
造成的整體印象

禪寺門廊油漆剝落
比實際介紹

更要古老

 

龍山寺座落在鹿港

七門三殿兩廊的建築格局

坐向為東朝西

格局方正

相傳開山祖師為肇善禪師

 

古老傳說於明崇禎十五年

西元1642

距今約380年前

有名苦行僧肇善

原本持石雕觀音像

欲獻於南海普陀山

中途遇暴風雨 漂流至鹿港

居草廬 墾荒田 潛心苦修

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年)初創龍山寺

據傳 此為佛教傳入臺灣之始

鹿港龍山寺成為台灣最早創建的佛寺

據卓神保所著《鹿港寺廟大全》之記載

 

八卦窗櫺繁複雕鏤

仰望天井並未透光

彷如蛛網般羅列著頂上不見天日的一方

左右兩邊廂廊

微風拂過 彷彿聽見門柱吚呀聲響

遊客三三兩兩遍佈廂廊

小心跨越門檻

往深處走去

攀爬石柱的龍雕

鞏固了殿宇千萬年不敗的根基


「歡樂喜鼓咚咚咚響  拔鐃穿雲霄  攀柱青龍抬頭望  石獅笑張嘴」


中院也有石獅張嘴

物資困乏的年代

廟宇的慶典節日

成了那些年代

最生動美好的娛樂節日

大廟小廟掛起紅紅燈籠

點上燭火

香煙裊裊 

供神桌上豐盛的糕點瓜果

深植入心的是廟宇富足熱鬧的印象

雕飾的飛簷壁畫五彩繽紛

廟宇一改苦行僧的作風

大氣輝煌仍舊

祈願富足安康

神與人的共同心念

 

我仍帶著旅行回來時的疲累

數日之後

疲累感頓失

大街小巷的漫行

踏遍那一方土地

規劃保存的古蹟一帶

並未妥善安排

隔鄰時而突顯水泥住家樓房

景觀衝突的現代與古蹟

劃分不清的界限

忽而脫跳的古早風華樓殿

忽而拉拔到鋼筋水泥叢林

遊客如我

身陷兩極

不捨舊日時光推移

怨懟今日時空不再

悠悠吐出口

世事兩茫茫

 

多年後回首

時而彈蹦出當時的風景

心情宛若回到

初見鹿港龍山寺

闐靜無言的秋日午後

兒時的大廟慶典節日

回到腦海

旅行回來時的疲累

最終化成喜悅與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