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我看文革 ~ 職業大搬風 性格大改造之創舉

 2021/12/12 () 台北

 

我看文革職業大搬風 性格大改造之創舉

 

知識份子如果下鄉勞改了   那麼文盲當然得上學堂唸書去

 

不知為何   當年的文革只做了半套?

 

只有知識份子下鄉勞改        卻沒有逼著文盲唸書?


強迫知識份子勞改    與    強迫文盲唸書,一樣困難呀!


如果每人都能強迫自己去做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那麼也許對很多事的觀感和體悟會與以前不一樣,自身的能量也會變強。


先學自己做得到、掌握得到的事,再進一步學自己以前做不到,或不在行的事,慢慢你的能量就會增強!


如果政治人物想要改革社會,那麼是否在制度上要規劃成:

知識份子得停止本業三個月,三個月的時間去做勞工的工作,也許服務業,當廚師、清潔工、當工程人員,或當農夫,或當工廠作業員;反過來,這些勞工也得停止本業三個月,強迫上學堂唸書,唸古典詩詞、唸英文、唸醫學、科學、數學、理化⋯⋯;

這樣一來,是否可以真正由內改革了知識份子,或文盲勞工階級呢?


如果依照人民的自由意志來做選擇,沒有外來的干擾與壓力,那麼社會還是呈現分工的狀態,愛做什麼工作,愛過什麼生活,難道是誰能干涉的嗎?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還發現了什麼?

 

       辣椒--美味的靈魂搭配


    辣椒在食物中扮演的功能,與哥倫布航海發現新大陸一樣,是一項驚奇的發現。


   當勇奪各項大獎的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中提到:「生命不能沒有香料,就像不能沒有太陽;生活和食物一樣,都要加油添醋才完美。


   美國廚師馬克米勒在《辣椒:點燃味覺的神奇果實》一書中也跟著提及:

「全球 3/4 的人口,平時做菜會用到辣椒,這使得辣椒成為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調味品。

    

    辣椒大發現之旅

  冷藏技術尚未發明以前,香料是保存肉類食物不可或缺之物,但歐洲等寒帶國家,無法生產這些亞熱帶地區才有的胡椒丁香肉桂荳蔻等農作物,必須由原產地進口而來。


  由於運送路途遙遠,加上被盤商層層利益把關之後,在哥倫布的時代,這些香料的價格幾乎像黃金般貴重。


   1453  年土耳其佔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阻斷了地中海沿岸歐洲國家與東方的商品交易,如絲綢、香水、香料、和掛毯,使得這些商品價格急遽上揚,香料成為最迫切需求的商品。


   跨越這層阻礙最快速便捷的方式,就是開拓新航線前往香料群島。


   肩負著這巨大的航海計劃而啟程的哥倫布,其實是為了帶回胡椒等香料的任務而行,雖然地球是圓的沒錯,但哥倫布向西行要抵達印度的路程卻是得繞地球一大圈,當美洲被哥倫布發現時,哥倫布以為是到達了夢想中的香料群島—   印度等地,誤將美洲原住民取名為印地安人,雖然哥倫布認知錯誤,卻也在美洲大陸上發現了不少豐富的農產品,其中之一就是辣椒的發現。


   辣椒由美洲隨著哥倫布的航海艦隊回到西班牙,隨行的船醫研究了辣椒的藥效功能,公佈於世,辣椒才慢慢普及並被世人接受,不過僅用在觀賞及藥用價值上。

   起初是沒有人真正的將辣椒當做食材用。


   雖然比哥倫布晚了幾年出發,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取得正確的航線向南行   繞過非洲,幸運地在 1498年 5月 20日抵達歐洲人以為的香料群島印度等地方,葡萄牙取得了世界殖民及航海的龍頭位置,並在隨之而來的香料買賣中,獲取大筆財富,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國家。

 


辣椒傳入中國

1521 年 葡萄牙佔領菲律賓,同時佔領了馬六甲海峽,1542 年意外發現了日本,並將辣椒傳入了亞洲沿海地區,約在明末清初時期(西元 1644 前後,辣椒才傳入中國。


中國人食辣的歷史其實很悠久,在沒有辣椒以前,最早期的辣味食材僅能由俗稱三香的花椒、茱萸、生薑中取得。


後代學者研究認為,香料的部份歷史就是貿易的歷史,而貿易的部份歷史就是殖民的歷史。


歷史事件是一連串充滿關聯性的發展。


辣椒由沿海地區傳入內陸地區的關鍵因素,在於明朝末年,發生了一件屠殺案件,由張獻忠起頭的政變,屠殺了大量的四川人口,後被清軍打敗,清朝初年擬訂了一移民政策,鼓勵湖廣居民移居至四川,這批湖廣的移民又把吃辣椒的習慣帶入了四川等內陸地區,當時因為內陸地區取得鹽巴不容易,鹽巴的成本較辣椒貴,辣椒就成為大部份人家醃製調味食物的主要材料了。


 

PS: 不保證真實   看看就好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為兩隻貓服務--收錄於散文集中


 

        當淡褐色花斑紋貓阿布站在玻璃門外,前腳立著,屁股蹲在地板上,睜著兩只圓滾滾的大眼望著我時,我立即拉開玻璃門,向牠說:「請進。」


      入夜寒風冷冽,我總會注意家中養的那兩隻貓,會不會偷空溜出去外面呢?已經忘了是多少年前的一個冬夜,阿布就是以牠那哀哀叫的哭耗聲音,叫得人肝腸寸斷的打開家門,一瞥見一隻約幾個月大的小貓,竟瑟縮在牆角,眼睛裡都是模糊了的眼屎,瘦得乾巴巴的見骨頭。


      開了一場家庭會議爭論戰,有人反對有人贊成,於是雙方展開一場划拳決議,「剪刀石頭布」做出勝負,結果反對的那方出了石頭,贊成的那方出了布,我們決定收養這隻可憐的小貓,因為是猜拳決定的關係,又把牠取名做「阿布」。


      阿布漸漸養肥養壯起來之後,常常將食物嘔吐出來,為此我頗感不悅,刻意在添加的貓飼料內偷工減料起來,希望阿布可以減少腸胃負荷過度的問題,剛開始阿布還會為吃太少而抗議,漸漸習慣食量變少之後,竟也不再喵喵叫的哀憐抗議了。


       沒想到幾年後,一隻狗追著兩隻貓打架,嘶殺得慘烈,一隻有著深褐色毛髮,有點壯的貓受傷了,剛好在我們家後院被發現,我們本來想帶牠去看獸醫,等傷好之後,就不管牠了。

  結果名叫咖啡的這隻中年貓,就此賴在我們家不走,我們有了前車之鑑,這回遂爽快地決定,再收養一隻貓吧!


       從此兩隻貓相依為伴,卻也時常碰出相互摳打的火花,每當這時候,我們必需將他們強制分離,一隻放到外面,一隻放在裡面,待牠們冷靜之後,在外面的那隻貓,自然會哀憐地站在門口,乖乖地等我們開門讓牠進屋。


        咖啡沒有像阿布那樣活潑,牠較常蜷縮在屋,尤其下午的午睡時間非常長,牠較不愛動,吃得胖胖的,肚子好像要垂到地上一樣,於是我又動了要牠節食的念頭,每回餵食都以少量飼料開始,隔三四個鐘頭,見牠吃完之後,再添加一點點飼料進去,一天只餵三次而已。


       不過,我家人受不了牠們喵喵叫要食物吃的聲音,又常常在我餵完之後,又繼續添加飼料餵食牠們,以致於,牠們兩隻貓,一天也不知道吃了幾餐呢?


      貓的壽命不長,平均只有十幾年的光陰,看著牠們圓滾的琥珀色眼睛,有時候我會想,不知道何時,兩隻貓再也無法讓我替牠們服務了呢!

 

 

 

 

雲雀飛翔 --收錄於散文集中

      雲雀飛翔--收錄於散文集中

            合歡花葉已然枯萎,卻仍散發著香氣,我把它舖在草帽內,上面墊了數張衛生紙,又放了幾朵乾燥的千日紅花,看起來像個小鳥巢的樣子。

       這隻小麻雀呆立在大馬路邊,身旁還停著一輛轎車,車輪僅離牠數公分之遙,星期日的下午,因氣候十分涼爽,我騎單車往內溝溪親山步道散心,從郊區回來,經過市區那條十分吵嘈的大馬路時,發現了這隻麻雀。

       我停下車,發現牠的右腳受了傷,我把牠抓在手掌心裡,放到路邊,心想也許一會兒牠就會飛走,但我仔細觀察後,認為牠可能暫時失去飛翔能力,我把牠放在單車前面的置物籃內,帶牠回家。

       立秋時分即將來臨的前一個禮拜,我正忙著學電腦的美術排版,為了畫出一朵葉片,在電腦圖檔內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心目中那朵理想中的葉片形狀,於是我用鉛筆素描功能,在螢幕上,畫出像幸運草般的三朵葉子,葉梗的尾端畫上小圓形點。

       深夜學美編之時,這隻小麻雀安穩地著眼,蹲在小鳥巢,我還從未如此近距離地看過麻雀,牠圓滾滾的頭顱一直不停地顫抖著,看起來像是在睡夢中,傷口疼痛的樣子,我試著餵牠喝水,又拿白米餵牠,牠卻什麼都不肯吃。

        第二天早上,我買咖啡回來時,用指頭沾了水,湊近牠唇邊,像水滴般的水注入牠的嘴,牠忽然精神一振,連續喝了好幾口水後,鼓動著翅膀,振翅一飛,從桌上飛到地板上,這時我家那隻原本一向溫馴的咖啡貓,忽地往前一撲,伸出銳利的貓爪,眼看即將要撲向小麻雀時,我忍不住大叫一聲,並往前制止咖啡貓的惡行,往貓頭打了一下,抓起麻雀,告誡咖啡貓,不許傷害牠。

         整個早上,這兩隻貓不停地在我四周打轉,以往的我還覺得貓喜歡挨在我身邊撒嬌,自從照顧了這隻小麻雀後,我深怕牠從我掌心飛走,稍一不留意,隨時可能被咖啡貓吃掉或咬傷。

  我也希望這隻可愛的小麻雀,傷口早點痊癒,我將帶著牠到市區公園的草地上放生,看牠與夥伴們,快樂地展翅高飛,或者在林間草地上跳耀、覓食。


         每天清晨,那一連串清脆的啾啾鳥叫聲,有時令我想起一首久遠的古典音樂,曲名為「雲雀飛翔」,開頭一連串的跳耀音符,彷彿像林中鳥兒輕快跳動的樣子,而那種鳥,就像這隻麻雀一樣的輕巧,隨處可見。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自序《往事如煙》


 

 清晨氤氳的林煙氣息,飄散於湖畔,我繞著湖邊走走停停,坐在休閒椅上,長久注視著碧綠平靜的湖水,坐到腿麻時,換成躺在木頭椅上,微著眼,任晨風在我耳畔流淌。

  盛夏來臨前,我在湖畔徘徊許久,直待到陽光熾熱的晒在我後背上,才踏著略微沈重的步伐回家,而往後的數個星期,我每天早上在湖邊散步。

  梭羅的《湖濱散記》就這樣地重回到我腦海裡,雖然這本書我很久以前就看過了,但書中內容已完全記不得了,最近我又重讀了一次。

 寫自序的那天早上,空氣十分涼爽,一點也不像夏天的感覺,下過雨的台北,氣溫由36度降至28度左右,原本想去河堤邊散步,卻因為睡太晚,而打消了念頭。

 

 因選擇創作的關係,我的工作時間也相當不固定,有時候整個下午聽音樂,有時候晚上騎單車,有時候半夜起來看書到天亮。步入中年的我,開始陷入莫名的發呆狀況,這時候,我往往有點焦慮,無法保持年輕時候工作的水準,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還是希望自己,不會因年紀愈大,變得愈庸俗,或出現醜陋的樣子或行為,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通常選擇放下手邊的工作,過一段休閒時光,又可以重新找回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情,並恢復質感。

 

 這本散文集,也是我寫過最久的一本書,從我的青年時期橫跨到中年時期,斷斷續續累積起來十六篇(字數約3.7萬字),都是我個人感到較滿意的作品。

 

 我的創作生涯起步較晚,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寫了一些散文和小說投稿,當時常用筆名「米葉」發表文章,而米葉的筆名靈感,取自三毛《雨季不再來》這本書,三毛深夜拜訪一位叫「夏米葉」的異國友人,《雨季不再來》也是青年時期的我,最喜歡的散文集之一。

 

 步入中年後,我也少有機會再重看年輕時候看過的書,中年人的眼光,已經不會再欣賞年輕時候喜歡的東西了,所以這本書內有篇《海尼根綠茶的夏天》好像在表達一些說不出的無聊或哀傷的調調,大概年輕人總是比較哀愁吧!不過,我永遠記得當喝上海尼根綠茶的第一口時,我就愛上了它的滋味,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喝一杯將近五十元的海尼根綠茶,幾乎花了我大部分的零用錢。現在的我,口味與年輕時也不太一樣,偶爾會喝一瓶海尼根啤酒,多年以後,夏天依舊來臨,我卻再也沒有喝過海尼根綠茶。

 

  除了寫稿工作之外,我做得最長的一份工作就是業務員,《回憶中的李伯伯》就是我跑業務時,認識一位做機械的老伯伯,他性格有點孤僻,有機會跟他聊天時,他總愛提到當年跑到印尼,幫一家工廠挽救機器的往事,認識六年左右的歲月,我與他最常見面的時候,竟是在他生命末期的這段時間內。

 

 《羅東之行》裡的阿達,也是我跑業務認識的人,談不上什麼朋友,由於他是一位畫家的緣故,才吸引了我的注意,雖然他會畫畫,但在做人方面,十分失敗,有時候我氣得想與他絕交,從這之後,我開始留意所謂的人品,而非執著於藝術領域碰到的人,以前我有過度崇拜藝術的傾向,以致於喪失評價一個人客觀的眼光。

 

  《下著雨的下著雨的山上》是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句小詩,寫這句小詩的靈感來自於,那天我爬了很久的山,到了山勢較高的地方,抬頭望去,只有山林,山林中只有我一人,此時任何雜音都消失,正當我享受這片刻的安靜時,突然下起了雨,雨聲異常清晰地落在山林中,這句小詩,就自然地浮現在我腦海裡。

 

 這本書內,配上的畫品,都是故宮博物院釋出的免費版權畫,每幅畫作,我都很喜歡,尤其書籍內頁中的那頭大水牛,彷彿帶領我回到兒時鄉間,生活在農村的情景,看著那頭水牛,彷彿又重溫童年時光,不自覺哼著那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牧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配朵夕陽在胸懷,還有一支晚笛隱約在飛揚⋯⋯。」

 

 

 《樓中樓》、《相片》是我最早期寫的散文和小說,文學意味較重,與往後的文風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也許是中年的我和年輕時候的個性,已經不太一樣。

 

 本書的最後篇章,以一首小詩《大地》作結,《大地》的創作時間,屬於不太年輕也還未步入中年時所寫,我也希望地球永遠有美麗的森林覆蓋,海洋永遠像天空那樣地藍。   

 

                                         2021/6/25(五)晴~新北市   

                                  

 

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中國人自古流傳著許多大家熟悉,仔細一想卻沒什麼道理,竟然還常常被人家引用呢?


 

(一)自古聖賢皆寂寞

             凡人也許比聖賢還更耐不住寂寞

(二) 能者多勞

             多勞能維持多久時間呢?一年兩年十年,多勞過一段時間之後,

             能者(或即使不是能者),也會逐漸失能。

             能者也許懂得分配工作,請人代勞,也是一種能力。

             工作有效率,何需多勞?

   (三)士可殺不可辱

             士既不可殺也不可辱

              沒事殺讀書人做啥?

 (四)與君一席話 勝讀十年書

              不知這位君是誰呢?既有如此神師  為何未留下大名?

              自己讀十年書還比較有用!


(五)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難道下午就沒蟲可抓了嗎?下午再抓蟲吃應該也可以吧!


(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在朝堂應該也會身不由己吧!人在江湖還自由一點!

 

           像莊子不願意做


(七)一步錯步步錯

      

      知道一步錯了就趕緊回頭修正,為何還會有第二步第三步下一步很多步

     的錯呢?我看那是一錯再錯了


(八)笑貧不笑娼


      笑人家貧窮蠻沒水準的,如果女人真要從事那種行業,也不能笑人家,

     既不能笑貧也不能笑娼。   


(九)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逼死英雄漢的往往都是大錢  連乞丐都不會因為少一塊錢而死  


(十)在家靠父母 出外靠朋友


      這種喜歡到處靠人家的人  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最好在家不必靠父母  

      出外也不必靠朋友  靠自己才好


(十一)節儉是美德


      殊不知這句話培養了很多鐵公雞  


(十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換言之人生如意的事只有十之一二而已嗎?如果人生如此不如意的話,  

     那老早活不下去了!人生不如意事,大約百分之五十左右。



(十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句話大概只有中國人才說得出來,父母真的都對嗎?

     如父母沒有能力多賺錢培育小孩,小孩會罵父母沒用嗎?

     如小孩沒有能力多賺錢給父母用,很多父母常罵小孩沒用!


(十四)五斗米折腰


     如果只吃兩斗米的話  就比較不折腰了吧!


  (十五)清官難斷家務事

     

     那表示這位清官專長審理:1.交通事故糾紛  2.勞資糾紛  3.醫療糾紛的案件⋯⋯

     那審理家務事的是濁官:

     濁官專辦現代:1.離婚訴訟案件  2.遺產紛爭  3.兇殺案件(很多人被家人害死!)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數羊的失眠歲月--收錄於散文集

   

  青春時期的我,還未涉世之時,經常失眠,一星期中總有三四天睡不好覺。


  靜夜昏燈下躺著,反覆揣想日間看見的人,掂來捻去日間聽見的話,這些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尋常細節,常常在夜間入眠時,一再像倒轉回帶的CD片段般,廻繞在我心頭,過了許久才消散。


  也因為與人相處過多,時常遇到煩心的事,我變得比較喜愛獨自一個人,一個總老是喜歡想太多的孩子,太早明白世事複雜,卻還沒有學會如何想得開,真是折煞了我的年少時光。


  那時我學來許多對付失眠的招數,像數羊這套把戲,也不知道數了幾千幾萬隻羊過去了,一隻羊又一隻羊的跳過欄杆去,怕只是嚇跑了瞌睡蟲而已,睡意仍不見到來,我腦子反而像更清醒似的,只覺得皮膚毛細孔半夜出油的嚴重,隔天一早,又怕驚見疲憊困頓的雙眼和黯淡長痘的皮膚。


  失眠真是惱人呀!


  那時候,藥局還可以買到好入睡的藥,我向藥師謊稱,課業壓力大,我睡不著覺,他遂開了三顆鎮靜劑給我,我高興的拿了藥回家。


  晚上九點鐘就上床,準備入睡了,但翻到十一點還睡不著覺,我吞下了安眠藥,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即沈沈睡去,隔天一早醒來,發現容光煥發的臉龐,精神飽滿抖擻,我益加的痛恨睡不著覺帶給我的痛苦了。


  不過,我是個不喜歡依靠藥物治療的病患,認為藥物的副作用過高,如果有病的話,一定要從本源著手,找出發病之因。


  為此,我又學會了靜心、放下執著等心法,印象中還特別看了許多跟哲學思考有關的書,像林清玄的散文,或者鄭石岩的書⋯⋯


  慢慢地,培養閱讀習慣後,在書中讀到了談他們自己生活的作者,面對困苦的智慧、或是人生過程的一段記錄⋯⋯我學會觀看別人的人生來印照自我生命歷程的悲喜後,發現困擾自己的那些問題,前人都經歷過了,這是書本帶給我的啟發。


  學會從心念著手,去找出煩惱的根源之後,困擾我的失眠症,終於消失了,三十多歲時的我,已經脫離了十七歲至二十四歲,容易失眠的那段時間。


  現在,雖然偶爾也會有睡不好的時候出現,但,我卻學會了一項心法,那就是不為任何不順利的事,產生焦慮不安感,即便今天我表現失常,沒有呈現完美狀態,那麼只須記取教訓與經驗,下次再變好,讓自己更加成長,不再做苛責自己過度的舉動了。


  慢慢地,我曉得很多病源來自於,應該學會懂得不要過度執著,適度放下的分寸拿捏,永遠是必須學會的功課。


  這堂課,對我而言,至今仍沒有下課的時候!


ps: 當年我讀過治療失眠最有用的一句話是《西藏生死書》裡提到,禪修就是「腦中沒有思想」,如果腦袋放空,很快就可以睡著;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時看到某些佛像或神明像,竟被嚇了一跳(比如 《西藏生死書》裡的蓮花生大士像,還有龍山寺裡的地藏王菩薩。)


身心靈整合比較能治好疾病,只吞幾顆藥丸,絕對治不好。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吃餅之樂--收錄於散文書籍

   


 曾幾何時,我也愛上了吃餅。


  年少時,由於經常容易感到口乾舌燥,對於缺少水份的食物,一向不愛吃,像乾麵、餅乾等,水果中尤以香蕉沒有水份,列為生平最不愛吃的水果之一,而我喝水和飲料,就像蟋蟀一樣,呼哩希哩的一大口一大口地灌進肚內,有時仍難消口渴的狀態。


  為此,我去看了中醫師,中醫認為體質表面現象是躁熱,但實際可能有虛症之故,至於是陰虛或陽虛之說,我始終沒有搞清楚?醫師又說脾胃虛火的緣故,反而要少喝涼水,多吃溫補的食物,像薏仁,或者喝牛奶可潤燥,我那時也不愛喝牛奶,反而將加糖的綠茶當開水一樣的喝,喝了將近二十多年的綠茶。


  也許是年輕氣盛的緣故,步入中年以後,突然不再感到那麼容易口渴了,反而喜歡滋味清淡的食物,偶爾咬著乾乾的白吐司配杯黑咖啡,倒頗有滋味,也開始喜歡白饅頭的味道,恬恬靜靜的口感,慢條斯理的咬一口之後,細細咀嚼,倒引出一絲絲甜味來,口內也像有水般自然湧出來,口乾的現象自然消失了。


  由於經常騎車經過市場,有回中午肚子餓時,發現路旁攤位邊,寫著「紅豆餅、大陸餅、胡椒餅」,我好奇買了一個大陸餅吃看看。


   大陸餅皮外黏著蔥花和白芝蔴,老闆將做好的餅放在烤爐內,把餅裝進紙袋內遞給我,放在掌心熱熱的,打開紙袋,一陣麵皮混和著蔥花的香氣直撲鼻來,我將車停在路邊,撕下一小塊放入嘴中,起初入口沒什麼滋味,咀嚼之後,花蔥芝蔴般的香油滋味在嘴內散開來,愈吃愈香,不由得狼吞虎嚥起來。


  從此以後,我也愛上了吃餅,吃一塊乾乾的餅時,不必喝什麼飲料,也不覺得口渴了。


  我開始留意店家賣的紅豆餅、䓤油餅、韭菜盒之類的小吃食玩意兒,有時甚至把它買來當正餐吃一頓,或者當下午茶點心,一個單價十多元左右,食量不大的人,吃二個也可以當一餐,方便經濟又好吃。


  許是年紀大了,有時少吃一頓,肚子也不覺得餓,吃東西似乎成了一項習慣而已,習慣在這個時間吃早餐或吃午餐,有時不吃似乎也沒關係,正因如此,我更經常的買小餅來吃了,有時啃著小餅吃,似乎比吃正餐還要有滋味多了。


  仔細看來,做餅的方法並不難,將麵糰揉好之後,放置爐坑上,加油煎熟,看內餡要甜的或鹹的口味,甜的就加紅豆,鹹的就加蔥花,製作方便,出門在外隨身帶幾個小餅,也可充饑解饞。


  無怪乎,大街小巷內,總可以看到賣餅的攤位佇立,而我就愛停在路邊,啃食這一小麵餅皮,似乎也感染了北方人的吃食習慣了。